最新消息

【健行筆記專欄】智慧控溫,讓機能布料聰明對抗戶外極端氣候變化

Xpore專欄 / 2022.03.17

健行筆記編按:本機能紡織百科專欄由《健行筆記》與《明基材料Xpore》共同推出,專欄內將邀請各領域專家與大家分享最新織品科技。本集受訪來賓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材料系-吳昌謀教授,以下整理教授口述紀錄。

▲圖/吳昌謀教授

當極端氣候已成未來常態,戶外服飾也必須更聰明地結合科技調節人體溫度,才能達到足夠的防護效果。而談到主動式智慧控溫,多數人會想到電子紡織品,也就是透過電子感測器搭配發熱元件去調節服飾內的溫度,但其實還有更多材料端的新技術,可以在無需用電的狀況下達到主動控溫之效果。本集重點將與大家分享能夠主動調節溫度變化的「機能性材料技術」,它們的效果持久、不需擔心電力問題,是目前應用最廣的新一代智慧控溫方式。

 

一、機能性材料技術是什麼?

意指利用物理或化學機制在布料上做出主動調節溫度之機能,它可以直接添加在材料纖維內,也可以是後加工,或直接在布料上貼合機能薄膜達到控溫效果,是現今相當常見之技術。以下就溫控的機制做為分類,依「感應溫度」、「感應溼度」與「感應光線」為大家做說明。

 

  • (1) 感應溫度

意即材料纖維可以感應到溫度變化,進而主動做出調節,這也是開發最早、目前最多相關應用的領域。其中最知名的是「相變材料控溫技術(Phase Change Material,簡稱PCM)」,這類材料會在「相態改變」時釋放或吸收大量能量,例如在遇熱時吸收熱量轉為液體、遇冷時放出熱量變為固體,而其轉換的過程即可吸收外來的溫度變化,達到溫度調節功能。將相變材料做成奈米膠囊(註1)放到布料纖維內,可達到高溫時冷卻、低溫時升溫的效果,美國太空總署(NASA)所開發的 Outlast 智能恆溫布即為此例,它是為了太空衣所開發之專利技術,能在極端嚴峻的氣候下自動調節溫度,保障太空人安全,後續更被廣泛應用在戶外服飾等多種領域上。

註1:日前亦已出現直接將相變化材料崁在纖維中之應用案例,無需包覆奈米膠囊,每根纖維中具有許多微細的儲能單位可使用,能量儲存的效能更大。

 

▲以相變材料-醋酸鈉為例,觀其遇冷/熱之相態改變(從20秒處開始觀看)

 

▲蠟燭材料-石蠟亦為常見的相變材料,有不錯的儲熱功能(圖/123RF)

 

另一種感應溫度的技術則為「形狀記憶纖維」,它是透過感應溫度變化、調整纖維形狀來達到控溫效果,其原理類似於過往大家熟知的記憶金屬(加溫或冷卻後可以回復變形的金屬)。使用「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」抽成纖維製作而成的織物具有重覆變形特性,舉例來說,它可以在遇到高溫時變形凸起、製造更大的纖維間孔隙以達到通風涼爽,並在低溫恢復平整、密合孔隙以達到防風保暖,以此「形狀記憶」的功能主動控溫。(註:以上舉例是熱凸/冷平,但也可以是熱平/冷凸,端視材料屬性。)

▲形狀記憶纖維遇熱變形凸起、纖維間孔隙放大,遇冷則恢復平整、纖維間孔隙縮小

 

除了纖維類之應用,亦可用貼合機能薄膜及後加工處理達到溫控效果,例如在布料表面貼合可隨氣溫改變透氣度的機能薄膜,仿效松果原理,在天熱時打開薄膜孔洞、散發熱量和水氣,天冷時收縮薄膜孔洞,達到防風保暖。在布料表面噴塗感溫型後加工劑亦有相同作用,雖感應原理不同,但一樣可做到熱放冷縮之調節。

 

▲松果效應原理說明

 

而上述透氣薄膜結合防水功能,常應用在戶外的防水外套上,它利用水蒸氣VS水分子直徑不同的原理設計多孔薄膜,達到汗氣出得去、雨水進不來的防水透溼效果。這項技術除了應用在戶外服飾,現今也使用在醫療服裝上,例如在醫療防護衣貼合多孔薄膜,避免血液或患者的飛沫噴濺至內層造成感染風險,其透氣性又能讓醫護人員在活動時順利排出汗氣,工作體感更舒適。

▲防水透溼多孔薄膜原理示意圖

 

  • (2) 感應溼度

意即材料纖維可以感應到溼度變化,進而主動做出調節,此類材料具開合效應,就像海綿吸水會膨脹或收縮一樣,它在遇到溼氣時會吸收水份、打開纖維間孔隙,達到散溼排汗的效果,而在乾燥之處則會纖維伸縮、密合孔隙,達到保暖防風的作用。人體是相當敏感的感測器,就算在同樣的溫度下,溼氣過重也會感到不適,且溼氣容易帶走體表溫度,所以讓身體保持乾燥亦是相當重要之布料機能。

▲感溼纖維吸收溼氣後,纖維孔隙自動展開以利排出溼氣;待溼氣蒸發、纖維乾燥後,即自動關合孔隙

 

▲感溼纖維原理說明(從20秒處開始觀看)

 

而除了在整體材料纖維上做溼度反應之外,目前台灣紡織所也推出局部後加工的技術,其作法是將感溼藥劑用數位噴印的方式塗抹在布料上,針對容易出汗的位置(如腋下或後背)加強散溼功能,本項技術除了機能性,還可以應用在美觀性上,例如設計在遇溼後才會顯示的特殊花紋,讓服飾在運動過程中有更豐富的視覺效果。

 

機能小百科 I Side by Side複合纖維概念

亦有廠商結合親水、弱親水二種不同的纖維材料,仿效羊毛纖維結構重組複合纖維,讓一根纖維的兩側(Side by Side)具有不同的材質特性。這類型纖維在遇到溼氣時,一側會吸水膨脹、另一側維持不變,透過二側密度或伸展性的差異產生彎曲效果,以此加大或縮小纖維間孔洞,進而達到透氣或防風功能。

複合纖維-VENTCool纖維感溼形變圖,其乾燥時纖維天然捲曲,使織物孔洞變小以抑制透氣性;變溼時則暫時拉長,以提高透氣性(圖片來源/TLC)

 

  • (3) 感應光線度

意即材料纖維可以感應到光線變化,進而主動做出調節。舉例來說,日照之所以令人感覺到熱,是因為太陽光內含有紅外線,若是布料能反射紅外線、避免讓它進到服飾內層,就可降低內層的溫度。要達到反射熱源的作用,目前常見作法是在纖維內添加二氧化鈦與其它金屬有機材料,以物理機制達到紅外線反射作用,反之,亦可以利用吸收紅外線反射來達到發熱效果。

▲太陽光內的「不可視熱線」-紅外線為熱感來源

▲防曬紡織品可隔絕紅外線的熱對流、熱幅射、熱傳導

 

二、其它智慧控溫技術

智能電子紡織品雖然在目前的戶外市場上不算大宗,但在應對極端氣溫上的效用,讓它在特定領域佔有更重要的角色。例如在消防員的消防衣裡加裝晶片,偵測人體與外界的溫度,如超過一定條件,即主動開啟衣服裡的「製冷晶片」,迅速降低衣內溫度。同理亦可開啟發熱元件,讓戶外運動者在低溫環境獲得熱能,降低失溫風險,在高海拔或極地攀登行程中格外有幫助。

▲智能電子紡織品可開啟發熱元件,讓戶外運動者在低溫環境獲得熱能

 

順帶一提,除了偵測溫度之外,智能電子紡織品亦可運用在貼身的底層服飾,用來校正運動姿勢的正確性。例如在上衣的手臂、腋下等位置裝設感測器,在使用者活動時收集運動數據,後續再將數據轉出至數位平台(網站或APP),核對實際運動角度與建議角度之間的落差,以此提升運動員的訓練成效、減少運動傷害。

▲在手臂、腋下等位置裝設感測器收集運動數據,再將數據轉出至數位平台

 

不同於靠物理/化學反應就能達到溫控效果的機能性材料技術,電子紡織技術的挑戰在於電力的持續性,也因此,解決用電問題是電子紡織品的研究重點之一,除了被動使用電池之外,使用壓電材料(元件變形生電,例如將電力板放到鞋底,透過行進的踩壓主動發電)、磨擦生電皆是主動產生電力之解方,唯其功率密度(power density)仍然不高,通常只能做為感測器的供電,尚無法獨立支撐功能性發電。但無論使用何種技術,智慧控溫已是應對各類極端氣候的重要機能,它能減少外在環境對人體帶來的影響,未來不僅在戶外運動領域,它將成為所有服飾在設計上不可或缺的思考重點。

 

本集來賓 X 戶外花絮

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材料系-吳昌謀教授

喜愛單車、羽球等戶外運動,相當鼓勵學生親近大自然。曾與學生共同完成南島單車、浮潛、溯溪等各種趣味考驗。

 

永續機能織物小百科

Xpore 專精於奈米薄膜技術,提供永續且高機能防水透氣織物,從薄膜、膠、貼合技術,皆在自有工廠完成,並可符合客戶需求生產高品質客製化機能織物,無氟、無溶劑、零汙染,對人類及環境皆不造成任何危害,適合戶外探索、都會應用、醫療防護等各種應用情境。

 

原始出處:健行筆記【機能紡織百科】智慧控溫,讓機能布料聰明對抗戶外極端氣候變化
對智慧控溫外套有興趣嗎?快來看看這件PYKRS永續智能戶外外套!

回新聞列表